“申请季让我的心理年龄至少成熟了五到十岁” | 范德堡大学ED OFFER实录

时间 2020-09-04 17:05

 

Y同学

 

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US News 全美综合性大学排名 #15

专业:文理学院 专业未定

同时录取:剑桥大学

 

 

● GPA:4.0

● 托福 112,SAT 1530

 

我在不断写作和修改文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会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加能够体谅父母老师的苦衷,包括同理心的提升都是非常明显的。

—— Y同学

 

我的申请的主线是Econ, 因为从初中开始我就对经济特别感兴趣。第一次和主顾问的聊天就探讨了眼中的经济学。由于当下的零工经济很热门,就做了很多关于这类新型经济模式的调研,例如去肯尼亚了解当地回收行业和参加pioneer的项目。

 

而选择范德堡则纯粹是因为在ED选校上有些犹豫。虽没到梦校的地步,但这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校园绿树成荫的环境以及各类建筑风格特别吸引我。于是最终在ED1截止日期前的一个礼拜确定了范德堡为我的ED校。

 

“我觉得我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我感觉自己之前各方面都还是很平均的,属于比较好或者中上的水准,也没有明确的方向,除了从很早开始关注经济学和心理学知识之外,并没有什么学术上的偏好。但这也让我之后的规划更为灵活。在确定走经济这条路线之后,自己的“研究型人格”也凸显了出来。

 

 

当然,我还有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例如篮球(NBA),US/UK TV shows, movie, literature等等。这里我必须要特别感谢一下主顾问老师,他让我知道这些原本“单纯”的爱好也可以变为申请列表上的课外活动之一。我的个人电台项目就经常插入关于这些领域的话题谈论。

 

标化:一如既往“稳定”的发挥

 

我的标化考试并不一帆风顺,托福和sat我都考了四次。

 

托福考试基本没准备,关键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和能力,成绩提高也是自然的了。(99-106-109-112)

 

SAT考试是从18年12月开始的。由于首考准备不充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19年三月考试数学发挥失误,也没让单次成绩上1500;19年八月的北美考试由于夏校和访校分散了大量的精力,成绩不进则退;最后一次虽然遇到香港延考,但全力准备又加上curve比较仁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SAT(1430-1480-1460-1530)

 

作为一个四次SAT的过来人,我将经验总结称为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时间,早准备早考试;

2、到哪里培训不重要,多积累词汇,平时多阅读才是王道。可以多读一些像经济学人,纽约客一类的杂志,以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SATII 是我唯一比较顺利的标化,我在2019六月就一次考出了三门,其中数学和物理都是800,生物E是790。

 

AP考试提交了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both 5)。

 

我的学校GPA一直比较稳定,两个学年均是4.0。

 

作为A-Level中心的学员,我每年五月份都要进行全球统考。我虽然在IG数学考试上拿到了全球最高分的成绩,但IG经济却差一个百分点没有拿到A star;高二各科的percentage也都不是很高,A-Level数学更是没有拿到 A star ,这一“申请污点”对我的英国申请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衷心提醒各位,学校成绩很重要!

 

活动:这些经验让我收获匪浅

 

我参加的纯竞赛本身就很少,准备的话就更加没有了。主要竞赛获奖有高一学校都要参加的UKMT金奖,还有高二的Hypatia和Euclid,但都没有很好的奖项。高三的BBO得了一个Bronze Award。

 

其他的比赛比如高一时的CTB。当时由于没有合适的主题,我们组自创主题:潮牌(trendy brands)对青少年消费pattern的影响。在CTB的比赛中,还得到了全国比赛finalist的好成绩,我们做的Hackathon project还获得了outstanding。我个人的感受是:CTB还是很能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在决赛中的百人场做展示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高一整个学期,我参加了两个不错的社团:模联和英辩。尤其是英辩,在学校中,经常可以得到练习赛的机会;校外比赛,例如winter BP和南京debate open 也和队员一起获得了finalist。

 

高二,我担任了以太商社社长,由于这是一个普及性的学术社团,活动内容主要是一些学术课程。作为其中一名讲师,我主要分享了夏校学习的博弈论和一些额外的商业知识。学期末,以太商社获得了全校最佳社团的称号,个人很荣幸。

 

高二的下半学期,我参加了Pioneer的线上学术项目。课程的主题是“Politics of Gig Economy”。上课主要是学习各类政治和经济学的文章,但学术的摄入量比较少。后面是一对一课程,基本就是教授给你改改文章。主要的收获就是一封比较好的推荐信,应该在后期的申请有所帮助。不过这是一个很看教授水准的项目,教授好坏全凭运气。

 

高二的暑假,我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这是一个高质量高强度的项目。主要是让我踏出了舒适圈,进入到陌生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将交流所得整理成完整的报道。在前后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非洲了文化,中非关系等等之前极其陌生的知识。

 

Y同学在非洲调研所摄

 

这次调研主题的确定过程比较曲折,我的初期主题是对当地零工经济的整体调研,但考虑到该主题覆盖面太广的问题,就缩小范围将主题确定为回收行业和零工经济的关系使得整个调研的过程也更加紧凑和集中了。

 

Y同学在非洲调研所摄

 

夏校:18、19年的夏天

 

18年夏天:Duke Scholar 学分夏校,为期一个月,主要是进行博弈论的学习。每天上午三个小时的课,其余时间全部是空的,双休日还不上课。主要是让我体验一下全是中国人的美国大学校园怎么度过半个夏天。

 

19年夏天:YYGS (PLE),为期半个月。非常intense,学生质量也高很多,中国人数量较少。非常高质量的seminar和capstone project(我做的是Post-colonialism and Globalization:IMF‘s impact on Post-colonial Egypt)。

 

文书与面试:任何内容都应该有充足的准备

 

美国主文书思路在高二升学课上就已经确定。最终的版本也延用了初版的主题和开头部分的描写性文字。文书老师对待主文书极其认真,来回发了有四五稿,他还新颖的建议我采用SNAP的连接方式更好的呈现photography的主题。

 

我的美国主文书一共呈现了三个不同主题和成长时间段的场景,这样很好地体现了亲情、友情和照片的力量。文章风格清新,可读性也很高。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的各个学校的小文书,我也都能很快找到思路。如若没有,文书老师也会及时在线上同我一起brainstorm写作思路,这样一来文书写作就变得格外轻松。

 

英国方向的主文书主要是学科内容和与之相关的活动和经历,相对比较straightforward。但格外注意的是,写任何内容都应该有充足的准备,因为如果后期出现了相关的面试,你却对你所写一无所知,气氛就会变得格外尴尬了。例如,本人UK PS的引入就是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开始的,而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长篇小说集,对它又极为了解,所以在剑桥面试的过程中,也因此能和面试官侃侃而谈。

 

对于面试,其实我准备的并不多,主要的只有三场:

 

1)InitialView(初鉴):这个面试其实是遵循一个很死的套路,基本就是看你怎么在当场引面试官的问题方向了。当你多强调你的活动素材,面试官就一定会往那个你想要的方向来问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克服对于摄像机的不自然反应,保持一个交流的平常心。主顾问老师给我做了两次模拟面试,每次都给出了高质量的建议,并且将素材一一罗列,对我非常有帮助。

 

2)Vanderbilt Alumni Interview(范德堡大学校友面试):收到这个面试的机会纯属运气好,准备的过程包括:

 

I)对vandy进行了解,然后列出最有可能被问到的十五个问题;

II)对校友面试官的了解,例如校友本人的爱好和兴趣等。

 

主顾问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主要是做了一次线上模拟面试和对常规提问点的总结梳理,比如校园的传统,喜欢的社团等。通过初步了解,我发掘了几个自己希望参加的社团,如VSVS:一个给初中生上实验课程的社团。

 

3)Cambridge Interview(剑桥大学面试):这个面试是一场学术性的面试。Land Economy 的面试总共分为两块:其一是general的,这一块主顾问和我一起花了一个多小时过了将近五六十个问题。但比较特殊的是,这次碰到的这个面试官非常的直接,基本就是围绕PS进行讨论。后面给我的两个抉择题也是根本无法预料的。其二是一场学术性的法律研讨考试,真的很难,但确实也没办法进行任何准备,只能看智商和积累了。

 

困难:最漫长辛苦的一天

 

第一,标化,尤其是SAT考试,因为我12月和3月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一次都没有到1500(单次),于是心态极其爆炸的。那时候天天刷题,很痛苦。暑假里,由于七月份的非洲项目和八月份的夏校、访校几乎占满了所有的时间,八月的考试便成为了一次“裸考”。结果不尽如人意。最后,我所有的筹码都被押在十月份。

 

十月的考试,我的准备是有史以来最认真,最充足的一次。刷完了所有能够拿到的卷子,整理了所有错题以确保自己万无一失。但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因为香港的局势问题,在进入考场时被告知考试延迟三小时。。。当时我的内心极度的恐惧和不安,心想:申请太难了。

 

进入考场时已经十一点半,H却连早饭都没吃。当他下午从考场出来时,早已精疲力竭。这一天是他有史以来最漫长也最辛苦的一天了。好在结果OK。

 

第二,选校。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ED择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三,时间管理能力。在学习和申请过程中,我认识到我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这种能力缺陷直接导致了19年暑假SAT考试的全线崩盘。所以衷心的提醒各位,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要把计划日程排得太满。

 

第四,心态。这在申请季尤其重要。在飞机上焦急等待六个小时最终知道录取结果是我申请季最难忘的事情了。

 

“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

 

申请季带给我的感悟真的很多,也没办法简单枚举。唯一的直观感受是自己成长了不少。我在不断写作和修改文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更会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能体谅父母老师的苦衷等等等等。

 

以下列举几个比较具体的提升:

 

1、面试能力:以前基本从来没有的经历,在申请季好好的过了一把瘾;   

2、考试抗压能力:一次一次的考试其实心理压力不比一次小,每一次都当成最后一次的感觉真的很刺激;

3、自我心态的修炼:申请季真的拿到offer的人一轮接着一轮,尤其是英国的学校,offer都是rolling发放的,就很给申请美国的人压力,千万修炼好自己的心态。

 

录取理想院校的制胜因素总结?

 

1、运气好。

2、本身的校内成绩一定要过关。让自己没有瑕疵。

3、标化尽量的高。但真的不要一次一次去考,很扎心的过程。

4、 活动文书一定要匹配这个学校。比如vandy 很看中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传播知识),我就在activity list和文书中大量提及了。

 

你认为凭远对你帮助最大的地方在哪里?

 

1)  在高二签约的时候就给我规划了一条很明确的申请道路,于是我的活动都是围绕着gig economy这一条主线展开的,这很能凸显一个申请者持之以恒的品质。

 

2)  在我的所有面试之前,我的顾问或者是顾问分配到给我做模拟面试的外教都会很认真的给我feedback。给到的各种面经真的很有帮助。尤其是iv的面试。

 

3)  最值得夸奖的是凭远的文书修改体系,文书老师和学生直接连线,非常方便快捷。这不像别的改文书机构,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feedback,既费时间,又让学生有压力。凭远的文书老师会直接进行修改,然后由写作者做文书的最终审核人。

 

4)  凭远的老师对于填写表格的帮助也很大,老师每次都会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填写申请的表格,以及处理许多的考试报名,这些都帮我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我非常的感谢!!!(包括在被录取之后也会帮助我答疑解惑,也非常的有用)

 

对下一届同学有哪些建议?

 

其实我的建议都融在了上面了哈哈哈哈,但我还是在这里进行总结:

 

1)开始申请季之前(高一下至高二上这个节点):一定要有清晰的规划,所有大的活动项目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

 

2)时间安排能力很重要,没有超强的时间安排能力,就不要把假期排的太慢,塞满活动,最后的结果只能像我这样,收获血与泪的教训;

 

3)心态要放平,最好能与同学老师家人老师好好交流沟通,这能缓解很大的焦虑感;

 

4)不要放弃,持之以恒(标化上)说不定哪天你(curve)就牛逼了(仁慈了);

 

5)学校的成绩千万做到最好,不要出任何肉眼可见的瑕疵;

 

6)还有就是一些小细节了,上面也都提到啦。

 

如果您也有美国留学英国留学加拿大留学的需求,欢迎联系凭远。

咨询热线

021-54270935

微信添加奥老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