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后知后觉升学的重要性。你去什么大学就决定了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决定了你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学了什么专业就影响了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些潜在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很大的。
—— Charlie
我就读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叫做Gilmour Academy的美高,这并不是一所精英美高,我是在RD阶段申请上了宾大,也因此意外地成为了我们学校历史上第一位被宾大录取的学生。
我的策略顾问Stephen老师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根据我以往的活动制定了美国本科申请方案,其实我之前也有聊过其他机构的老师,但我觉得Stephen提供的方案最适合我,也是最让我有机会进入好学校的一个方案。Stephen是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师,做事也非常细致,我觉得我在凭远能够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照顾,这估计是我选凭远的原因吧。
其实我对STEM专业也有些兴趣,但我知道自己在理科方面并非天赋型选手,如果走理工科申请方向,进入藤校的胜算不大,相反,我最终选择的专业在中国人群体里面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申上好学校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并且我也挺喜欢这个专业的。
我在学校里是一个非裔美国人社团的president,因此,Stephen 根据我的过往经历给我推荐了地域研究这个专业,在这里我也想对申请人文社科的学弟学妹们说,如果申请人文社科方向,最好是真的喜欢,要不然过程会很煎熬。
其实我一直对一些少数族裔文化以及特殊的人群比较感兴趣。举个例子,在我的美高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阿米什人(Amish)社群,阿米什人一直处于他们自己封闭的社群,和现代社会可以说是隔离开来的,他们也不用任何的科技产品和电子设备,但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信仰又特别虔诚。
有一部关于阿米什人的电影叫做Amish Grace,讲了一个宽恕与慈悲的故事,你可以从中看到信仰是如何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如何影响我们这个社会,这些人的生活和我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很好奇,就会想要探索这方面的知识。
我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吃,在学校里面我也尝试搞了一个小型农场,在里面种蔬菜、养家禽,农场的产出我们也会送给当地需要帮助的人。
我在11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先锋学术项目Pioneer Academics,强烈推荐Pioneer Academics,我觉得这个研究项目真的很有用,我和一位来自宾大的教授做了一个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的研究,他也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
这个研究是关于中国嘻哈音乐的发展,因为当时嘻哈音乐在国内突然就火了起来,相关的综艺节目也很多,我也喜欢看,所以就想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么火,有没有什么文化或是历史的原因。
在11升12年级的暑假,我去了斯坦福人文夏校Stanford Summer Humanities Institute(SHI), SHI的氛围给我的感受是包容的、有挑战性的以及有趣的。
它的每一个课都不太一样,我当时申的是Racial Identity,不是学分类的,通常是上午授课,下午有一个讨论会,再晚一点就是活动,休息前会有一个meeting,形式还是很丰富的,并非干巴巴的上课,所以我还是挺喜欢的。这个课平常没有考试,但平均每天也要看大约50页左右的材料,关于人文、历史、种族方面等的内容,看完之后第二天再去探讨。
在参加SHI夏校的过程当中,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也结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Racial Identity这个项目汇聚的学生非常地多元,而且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努力,特别是在和同学们交谈中,你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知识储备都超级强大,除了老师布置的课业任务之外,他们都会自发地去看相关的阅读材料。
参加SHI夏校也让我对Racial Study这个专业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学习了很多的概念和例子,也看了很多的学术文献,把一个原来只是我兴趣的东西转变成了学术的方向。
我还做了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关于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当时是因为我所在的美高有提供这方面的机会,和当地的科学家一起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并且那时候我刚好也在修心理学的课。我觉得这个研究挺好玩的,因为不单单是对于文字材料的处理,你还可以和人去面对面交流,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再来说说文书,Paul是我的文书顾问,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对我写文书的过程帮助也特别大。他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语法、句子结构这方面的拿捏,更重要的是对我想法的启发。我们会讨论一些主题,Paul的经验很丰富,他会告诉我这些主题的可行性,比如是否足够吸引人,能不能抓住招生官的眼球,整个文书写作的过程在他的帮助下变得很有效率。
一开始我们定的主题是关于宗教的,但是改了两稿之后发现不是很满意,首先,宗教并不是一个很“家常便饭”的话题,其次,这个话题也很难把它写得吸引人,所以我推翻了这个想法,因为我很喜欢吃,所以最后主文书写了一篇比较有意思的关于吃的话题。
其实在美国本科申请完了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升学规划的重要性,我之前可能没有认识到,觉得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到了申请的时候去申就好了,要做活动去做就行了,比较“佛系”。
但是现在觉得,抛开藤校的光环,把眼光放在日常的生活里,你去什么大学就决定了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决定了你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学了什么专业就影响了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些潜在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很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挺大/重要的决定。
美国本科申请的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我的强项和未来想做的事,我在这所美高已经待了四年,接下来的四年也将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其实还蛮令人期待的。